阅读历史 |

第二十六章隐秘救花,封家进京,可谓,惊云局变(2 / 4)

加入书签

知也为此感同身受,好似那磨难也在她身上趟过一趟,她抖着手用手帕抹掉她脸上的污液,从挎包里掏出一个小瓶,倒出一颗药丸,碾碎了撒进令曼口中。

她抬头看了邵衍一眼,他便知道,转身出了庙门,上马车取了茶盏后复进来。

宝知接过茶盏托着令曼的头,喂了她几口。

令曼的力气全然花在吞咽上,已经无法说,也不愿说话。

宝知轻轻合了她的眼道:“累了睡一会,醒了就到家了。”

外头的晏非白不知道里头发生了什么,正暗自批评邵衍不该随意上女眷的马车,便见宝知冷峻地抱着一个人走出,那人用大氅包地严严实实,看不清脸。

晏非白这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。

里头遭难的女子是京城贵女。

是谢家的姑娘。

这下可大事不妙了。

可他并未躲开,反而上前要帮助宝知上车,却见宝知只微蹲膝,竟在抱着一人的情况下,跃上近乎一女子高的马车,用肩膀顶开车帘,低头钻了进入。

随即又下了马车,将被喻台扶出的瘫软女子扶上车。

邵衍与周席玉也一道出来,轻拍低垂着脑袋的喻台的肩:“不要这般自责,这怎的是你们的过错?”

喻台猜到七八,心里一阵寒,开口却发不声音来。

他知道大表姐打自家姐姐的主意,长大疏离了她不少。

可小时因为令曼作为家中最大的姐姐,自是照顾他们。

这份关心是真的,只不过长大了变味了。

他不仅是生气,更是无助。

小小的少年这时才发觉自己太弱小了,浑浑噩噩,就算是遇到这样的事,也手足无措。

倘若,倘若是姐姐出事了……

他打了一个寒噤。

他护得住姐姐吗?

邵衍对他人的情绪心思何等敏感,即刻猜出他内心所想,按着他肩膀的力重了些,低声道:“莫怕,喻弟。”

他对上那双相似的含泪桃花眼,认真道:“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你姐姐身上的,相信师兄。”

喻台用衣袖狠狠擦掉眼中的薄泪,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。

他郑重地向三人行礼:“喻台在此,多谢三位师兄出手相助,感激不尽!”

邵衍等人正要扶他,便见宝知跃下马车,严肃地向三人行了一个大礼。

晏非白与周席玉不好扶她,只口中道起,邵衍上前一步,扶起她与喻台。

宝知道:“多谢三位公子,这份大恩大德,南安侯府必铭记于心!”

她进而道:“还乞望各位公子忘了今日之事!”

三人庄重应下,并安慰了姐弟二人一番。

宝知上了马车,回头望了邵衍一眼,他们明明伸手就可触碰到对方,可是在这个瞬间,邵衍觉得曾与他相濡以沫、耳鬓厮磨的女子这般陌生。

就像他从来没有走进过她的心。

“宝知。”他下意识唤道,不顾她的名字会被别人听去:“宝知。”

宝知垂眸片刻,第一次唤他的全名:“邵衍。”

“等我的消息,等……”她下定决心似的:“你等我,等我来找你。”

邵衍不知她这是为何,只好心中安慰自己,姑娘吓坏了。

喻台点头示意后驾车匆匆离去。

三人知是无意撞见阴私,心中一片沉重。

不过一盏茶,便见谢四爷领人打马为着那四人而来,邵衍不必说,便是另两人也跟着家中长辈见过谢四爷。

周席玉见友人皆沉脸,便邀二人去他家玩,直到傍晚才叫二人展颜。

封夫人放权给大儿媳后,马不停蹄地直奔京城,一路近京,发觉流民渐少,心中只觉反常。

在一处驿站休整时,封三爷在大堂里打听了消息,回来道:“也不知怎的,前些日子京城禁军加强了管禁,还安了在京边近涵州的巡查,流民都被赶往西边。”

还有一个叫人奇怪的事,他想了想,还是跟母亲说:“听闻京中有些贵人大量买入些止血的、跌打去淤的药材。”

封夫人皱眉,他们已经有些日子没有收到京中口信,怕是进出都被管控了。

“我们加快些脚程,早些进去,解决了你二哥的事便回陇西。”

听到这,封三爷眼中闪过一丝阴鸷。

“还有,你非要把人带在身边我也不多说了。只需一点,外头怕是兵荒马乱了,看好房里人,”封夫人继续道:“鬼头鬼脑的,满眼子算计,京中贵人多,也不怕被人勾走!”

封三爷笑道:“儿子心中有数,更何况袅袅生性胆小,不会误事的。”

他话是这么说,可回房后,看到那趴在窗口偷偷往外看的女子,却沉了脸。

关门声惊动了她,还不及反应,封三爷便至她身边,掐住她的下颌:“在看什么?准备着逃走?还是瞧上哪个下家了?”

女子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