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88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余丹这个眼睛做得不太合格。太子让余丹盯着韦德音,余丹是个睚眦必报也有恩必报的人,韦德音对他有恩,凡是涉及韦德音的事情,如果和韦衡无关,或者关系太大,他就总是不向太子上报。

哪有一条狗有两个主人的?既然余丹想不明白,太子也不想要他了。太子坐在长安,抛出一根骨头,等着看卢州狗咬狗。

作者有话说:

左思《咏史》感叹:金张藉旧业,七叶珥汉貂。“七叶”不是七片叶子xd,“七叶”指家里七代(很多代)。七叶重光,家中世代尊贵。

伐冰之家,指达官贵族。《礼记·大学》: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【郑玄注】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。

权变2

他又看到一个影子

十二月十四,第十日,己亥日,奉玄最后一次在遍照院见到韦衡。

十二月十五,第十一日,庚子日,狂风大作,韦衡没有出现。奉玄在清早写出自己的第十一遍“韦衡”装入信封中,信由高勒寄出。傍晚,高勒接到飞马传书,为奉玄拿来了佛子写来的“韦衡”,同时给奉玄拿来了韦衡写的字条,韦衡的字条上只写了一个“安”字,盖了独一无二的虎印军印。奉玄问高勒韦衡为什么不在,高勒回答说韦衡带兵进了白城子镇,今天赶不回来。

十六日,第十二日,卢州下了暴雪,高勒早上照常离开遍照院,傍晚没有回来,奉玄一天没见到他。夜半时分,一个参军冒雪来到遍照院,狂敲院门,吓坏了守门的和尚,和尚给他开了门,他给奉玄带来了佛子的第十二封信和韦衡的亲笔信,他说风雪太大不好送信,奉玄看完韦衡的信,在夜里第十三次写下“韦衡”,将信交给了他,他提前去寄信。

那位参军转身往屋门走去,突然感到颈侧一片冰凉。

奉玄将剑搭在他的颈侧,问他:“你们少将军这几天在干什么?”

韦衡在信里写了一句警示性的话:“勿离佛院。”信纸上加盖了军印,带着血迹。

那位参军说:“少将军带兵深入白城子镇。军队伤亡惨重,我没见到他。”

韦衡亲自带兵进了城镇。奉玄不觉得意外。

处理尸疫不像打仗。打仗时首领可以守在帐里,坐镇一方,指点大局。然而处理尸疫时,首领除了布置好大局,往往还需要亲自带军深入,灵活应对尸群,一点一点把失去的地方收回来。进入尸疫发生之地,首领需要在军队中应对各种突然发生的情况,首领带不好队,军队就可能出现大乱:军队里的士兵上一刻还是士兵,下一刻就可能会变成军队的敌人——狂尸。

“伤亡惨重……”奉玄问:“你们少将军不是很擅长处理尸疫么?你们少将军不在,那中郎将高勒在哪里?”

“白城子一带不是好进的地方。少将军带兵此次作战,将士们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,一旦出现意外,如果逃不出来,将士们会先行自尽,绝不变成狂尸拖累军队,所以出了意外之后,伤亡惨重。高中郎为少将军断后,守在白城子镇外,今夜气氛凝重,高中郎不敢离开。”

“白城子镇在龙门所什么地方?”

“您傻了不成?龙门所在西边呢。这是两个地方。”

“龙门所发生尸疫了吗?”

“发生了,这、这……您怎么这么问呢?龙门所的尸疫,闹得很大,少将军代行主将权力,已经调余丹将军去龙门所处理尸疫了。”

“韦衡没有去龙门,他来的是白城子镇?”

“是。”

韦衡警告过遍照院的僧人,谁要是和奉玄说无关的话,他就割了谁的舌头。遍照院內留有士兵,奉玄要是走了,士兵会杀光遍照院的僧人。遍照院的僧人不敢和奉玄说话,奉玄也不敢主动和他们交谈。

韦衡离开之后,奉玄依旧不敢离开遍照院。奉玄一直以为遍照院在龙门守御所附近。原来韦衡根本就没有打算去龙门所!

韦衡又在骗他!!

奉玄拿剑的手不自觉用力,他问那位参军:“白城子镇有多少百姓?”

“少将军说您在养伤,要您好好休息,您要是不知道,也就不要再问了。”

“你不要命?”

“您要等我去传信。”

“哦?”奉玄或许从韦衡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——威胁,他学会了威胁别人,他说:“我留你一条命,你就能传信,你想好:你是不要左耳,还是不要右耳?”

“您不要动手。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儿:白城子一带哪有什么活人?”

没有活人?奉玄越来越感到迷惑。韦衡……到底想干什么。

他眯了一下眼,问那位参军:“龙门和白城子相距多远?”

参军回答:“龙门在白城子西南,两地隔了一百二十里。”

奉玄收了剑,对那位参军说:“你走吧。”

遍照院敲响了幽冥钟,钟声低沉,带着“嗡嗡”的颤音传出很远。三更的钟声,只敲给鬼听,这是为安抚血池地狱最黑、最黑处的鬼魂而敲响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