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81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骅骝拳跼不能食,蹇驴得志鸣春风。1

时世之中,寒家子弟仕进无门。鱼目混珠,泥沙俱下。骅骝在野,蹇驴得志。崔琬自嘲,他或许也算是蹇驴——

他如果不是宣城崔家子弟,又怎么会如今便做了五品官员?

他是宣城崔家子弟,一路升迁,如今被扣押在了建业。

而崔涤是武家的崔家子弟,他被扣在了秋浦。

崔琬近来很少笑了,他以往是个爱笑的人,微微一笑,笑的时候眯起眼睛来。他察觉到自己很少再笑了,他忽然怀疑,是不是他和崔涤的感情,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化了不少呢。他和崔涤……何尝摆脱过自己的出身。

他总以为自己和崔涤的感情没有变化,南下之后,崔琬依旧常常和崔涤互相通信。崔涤诉说自己的抱负,崔琬从来都不泼崔涤的冷水——崔琬从来都支持北伐,也从不怀疑许朝将会北伐。崔琬以往一直以为,他和崔涤立场相同,他们两个将长作知己。

崔涤在外任职,记挂崔琬,经常给崔琬寄各样东西:荒诞不经的故事、桑沃酒、韦诞墨、玻璃身的羊毫笔、给崔琬母亲做狐裘的狐狸皮……

崔涤向来以稳重示人,唯独会对崔琬发些抱怨,他和崔琬说南方的蛇虫太多,崔琬回信笑他经得了风霜,经不了眼前的蛇虫,笑完告诉他,自己随信给他寄了雄黄香包,让他不要忘了找出来带在身上。

崔涤在信里向崔琬回忆北方的大雪——他寻得了银心笺,用来给崔琬写信,银心笺用沉水香一一薰过。崔琬不必说什么,崔涤自然清楚,他的伯玉喜欢闻沉水香的气味。崔涤说自己薰完笺纸,将笺收在手里时,风忽然吹了过来,他手里的一叠银白的笺纸落了一地,他便想起了大雪。

崔琬知道崔涤为什么想起了大雪,不是因为纸落在地上的颜色像雪,而是因为纸曾在雪里落了一地。崔涤曾在卢州给他写信,在信里说,卢州有紧急军务的时候,信使冒着大雪传送急信,狂风一吹,军帐忽然被吹开,碎雪飞了进来,纸片在风里飞起,最终落了一地。

崔琬将过去的事记得很清楚,他在大护国寺中住着,无事可做,有时就回忆往事,一桩桩、一件件,他想起了很多崔涤写给他的信件,信纸不在眼前,但他记得崔琬写过些什么。

他已经有很久没有亲自见过崔涤了。他们还是朋友,然而,崔涤成了录公的敌人。朋友之间,情谊还在,前路却已被权力割裂,两人出身不同,原来出生那一刻,就已注定了,十几年后,两人会站在不同的路上,往后……他们或许会相背而行。

崔琬觉得自己和崔涤的关系,其实没办法和荀靖之与第五岐的关系相比。第五岐会站在荀靖之身侧,因为他是武家子弟,武家子弟天生要护卫宗室,他们之间,有天生的信任,没有中道分途之忧。

误解、怀疑、嫉妒……?荀靖之南下,建业气氛紧张,长公主一度防卫过自己的外甥——莫说是姨甥,就算是寒门的亲兄弟,尚且会因分家产而不和。手握权力的贵人间的情谊,只会更加复杂。

崔琬好奇,荀靖之可也曾防备过第五岐么,他会误解、怀疑、嫉妒第五岐么?或许有过吧。崔琬心想,他和崔涤之间,或许也会渐渐滋生出这些情绪,一些已滋生出的这些情绪,会继续增长、增长,在某一天,拱出一道触目惊心裂痕。

崔涤在秋浦,录公说他有谋反之心,录公不会像长公主善待他一样善待崔涤。

崔琬想着他的清原,他这唯一一个少小不相识、全靠自己结交来的好友,在心里叹了一声。他还记得遇到尸潮逃亡时,崔涤把他从人群里拉出来的手。事情自古难以两全,他要救崔涤,就要得罪录公。

前事未可预知,如果有朝一日,录公夺得大权——这权力不用握在录公手中多久,或许只要两三天,而在这两三天里,录公怀疑起崔琬来,或者不怀疑他,而是因为一次与崔涤有关的兵败迁怒于他,他就可能付出性命。

崔琬想见一见崔涤。在北方时,崔涤投军后,他去尸群出没的卢州见崔涤,竟丝毫不怕危险,也没觉得会有什么危险,他只想着,终于要看见不辞而别的清原了,这次他可是抓住他了!

如今,心境变了,他的心里变得沉甸甸的,像是装了铅石。再在危险中去见崔涤,感情不复纯粹,也没了年少时的昂扬情绪。

但是他依旧想见一见崔涤。

他会放崔涤回来。

崔涤如果长久被扣在录公手里,真的会有性命之危。崔涤有自己的傲骨,即使是死,也不该死在秋浦——崔涤是有一身本领的武家儿郎,就算崔琬必须送崔涤去死,他也希望,崔涤是死在了战场上。

他该留名国朝史书,而非默默牺牲于一场事变,无声无息死在秋浦。

长公主问崔琬和崔涤的关系如何。崔琬在长久的沉默后,对长公主说:“殿下,我会尽力帮清原的。”后面一句话,他像是说给长公主听,也像是说给自己听:“我不只是说说而已。”

作者有话说:

1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